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态 |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最新动态
动态 |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2025-05-065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工业固废更是如此。被视为百无一用的工程渣土、淤泥、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却在位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绍兴绿展环保有限公司变“废”为“宝”,摇身一变成了供不应求的新型建材。

在绍兴绿展环保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一头“吃进”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污染指标、材质大小各不相同的工业固废,一头“吐出”了高性能新型轻质复合(LPC)装配式板材。“我们公司年处理能力达到30万立方米,在有效降低固废填埋量的同时,提高了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年产20万立方米新型轻质复合(LPC)装配式板材”产线能根据需求在工厂自动化生产安装,将成品直接从工厂运到现场,免去人工砌墙、水电预设等过程,从源头抑制装修现场70%以上建筑垃圾的产生。

追“新”逐“绿”奏新曲。康恩贝集团20万吨化工有机危废绿色低碳资源化重大产业项目暨绍兴凤登环保有限公司集聚提升建设项目正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抓紧土建施工中。“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危废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将为化工产业废弃物开启‘重生’通道。”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预计2026年完成项目建设,2027年正式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每年消纳处理园区内及周边产业有机危废20万吨以上,替代节约10万吨煤,减少碳排放40万吨,节约水资源10万吨,生产绿色低碳资源化产品32万吨,有效提升开发区内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含绿量”。


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一个个企业、项目交出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的优异答卷,一场场生态与经济双向奔赴的“绿色变革”正接力上演。

龙盛集团采用连续化重氮、偶合工艺,硫酸铵MVR纯化分离技术,废水、有机废渣排放减少80%以上;盈德气体淘汰分散、低效制气装置,氮气、液氧等工业用气集中保障能力实现经开区全覆盖,使用成本降低20%以上,减少碳排放7万吨/年;众联采用先进热处理技术,实现每年3万吨灰飞和3.8万吨危废资源化利用;皇马尚宜采用先进智能系统建立中央控制室,实现全流程智能制造;巍华新材采用微通道和管式连续流技术,反应收率由80%提升至90%,危废产生量减少20%。

多年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核心,在“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统筹发力的导向下,大胆开展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1个平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智应用场景)+2项制度(排污权租赁、危废点对点)+N项技术(微通道、染料废水高效治理等)”的创新应用成果。尤其是近三年来,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技术路径和政策举措,碳排放强度下降与污染物减排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化工企业亩均增加值提升7个百分点,新增无废工厂10家,完成30个以上环境协同治理、生产线升级改造、分布式光伏等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杆项目。

眼下,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绿色化工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全国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全国低碳化工园区,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共有22个关于低碳数字应用场景、基础设施保障、低碳能源、低碳改造、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低碳升级等六大类减污降碳项目正开足马力推进,积极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推荐阅读
动态 |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向“新”而行 勇挑大梁
动态 | 中国烯谷(绍兴)石墨烯产业先导项目投产 绍兴滨海新区崛起“烯”势力
动态 | 全球首台非接触式红外测温“神器”来自嘉兴经开区!


?来源 | 绍兴学习平台 绍兴市上虞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 詹志平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


分享、点赞、在看!为浙江开发区三连击!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