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南大地的青山绿水间,浙江泰顺经济开发区正以新兴领域党建为画笔,在产业发展的蓝图上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绚丽图景。近年来,泰顺开发区管委会在泰顺县委社会工作部的引领下,将新兴领域党建作为园区发展的“红色引擎”,围绕“党建强、发展强”目标,在组织覆盖、融合发展、精准服务等维度持续发力,推动党建“软实力”转化为产业升级“硬支撑”,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一、织密组织覆盖网络 筑牢红色根基
党组织是园区发展的“主心骨”。泰顺开发区聚焦规上工业企业、新就业群体等重点领域,创新党组织建设模式,通过单独建、联合建、片区统建等多元方式,推动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76%。目前,共41个党支部如“红色细胞”般分布在罗阳、彭月两大片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
针对小微企业党员流动性强、基建项目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滞后等痛点,泰顺开发区打出“组合拳”,今年6月底前将启动“新兴领域党员大走访”,建立流动党员动态台账,让“口袋党员”“隐形党员”找到组织归属;12月底前在科创中心、物流园等重点项目成立功能性党支部,确保党员“离乡不离党”,实现规上企业、重点项目党组织全覆盖。这一张张“红色网络”,不仅织牢了组织体系,更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园区治理效能。
二、深化党建业务融合 激活发展动能
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泰顺开发区创新建立“党建+项目”协同机制,让党旗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由党员骨干组成的“基建攻坚先锋队”,如同攻坚战场上的“红色尖兵”,累计攻克12项施工技术难题,推动019客厅、科创中心等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在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党员代跑专班”化身企业“贴心管家”,从政策解读到资金落地提供全流程服务,确保惠企政策“零时差”直达,累计帮助企业完成82个审批事项,让企业轻装上阵。
专班机制与“百名干部进百企”机制的有机结合,更是将党建效能转化为发展效能的生动实践。通过统筹三大片区基建项目,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解难题、促落地,形成了“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冲在一线上”的工作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优化精准服务体系 搭建政企连心桥
党群服务中心是政企沟通的“红色枢纽”。泰顺开发区依托这一平台,构建“党员网格员+企业联络员”双轨诉求收集机制,累计协调解决融资、人才、政策等67个问题,为顺水山泉等企业争取奖补资金570万元,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升级后的党群服务中心增设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一站式窗口,每季度组织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调研,靶向解决党建与业务融合中的痛点堵点,让服务更有温度、更具实效。
在乡村振兴战场上,泰顺开发区以“红领经开、助企顺行”为主题,搭建“党建联建+就业帮扶”桥梁,引导两新党组织企业与社区结对,帮助398名农民工实现园区就业,既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党建联建与乡村增收的“双向奔赴”,绘就了一幅“企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共赢画卷。
在招商引资的赛道上,泰顺开发区锚定“3+3”生态工业体系,瞄准“瑞平苍”及福建等地优质资源,打出“精准招商”组合拳。今年以来,完成15个项目论证,成功签约年产经编布仿棉绒13000吨、辉泰新型膜包装材料、年产12000吨共挤膜生产线项目、茶花果酒生产制造等4个项目,引入小微企业18家。同时,正积极洽谈4家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为产业集聚持续蓄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
在项目建设的攻坚阵地上,泰顺开发区以“等不起” 的紧迫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8.9亿元的配套基础设施专项债项目全速推进,科创中心土石方工程完工、水尾片区道路提升启动、泰庆南路等项目投资稳步推进,园区承载能力不断跃升。针对万洋众创城(吉利)项目建立 “一月一协调”制度,排查问题45个,已解决37个,用“硬举措”破解“硬难题”,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泰顺开发区管委会将以“组织覆盖提质、作用发挥提效、服务保障提优”为目标,深化部门协作机制,谋划超长期特别国债补齐基建短板,强化党员培训创新组织生活,让新兴领域党建真正成为园区发展的“红色引擎”。未来,这片充满活力的红色热土,将继续以党建为笔、以产业为墨,在共同富裕的画卷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让党旗红与产业绿交相辉映,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来源 | 泰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詹志平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