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态 | 宁波经开区加快增创开放新优势 争当高能级开放强市建设主力军
最新动态
动态 | 宁波经开区加快增创开放新优势 争当高能级开放强市建设主力军
2025-06-271

加快增创开放新优势

争当高能级开放强市建设主力军

近年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宁波经开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及省市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发挥一流强港的资源优势、对外开放的先发优势、自贸试验区的制度优势,助推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国际船舶船籍港登记、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等政策试点获批,累计形成全国复制推广案例26个、省级制度创新最佳案例43个。2024年,宁波经开区(北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5亿元,增长6.3%,总量居全省各区(县、市)第三,增速居宁波市各区(县、市)第一,综合发展水平位列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第9位


下一步,宁波经开区将围绕“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目标,充分发挥“港口+自贸区+综保区+开发区”的叠加优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创开放新优势,争当高能级开放强市建设主力军。

中国(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项目是

华东地区单体冷链物流规模最大的项目

01

建设具有全球辐射力的

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围绕“三基地两中心”目标定位,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有突破、五年见成效”目标要求,宁波经开区将锚定“储运贸工服数”等六大关键环节,加快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改革创新,争取政策支持,打造地下空间分层确权、离岸贸易全流程监管、国际船登记、保税燃料油岸基加注等一批首创性、特色化标志性成果,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市场化、国际化和专业化。


完善储运基础设施。抓好中海油地下原油洞库、浙江LNG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梅山铁路支线、北仑支线复线等集疏运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两场一仓一中心”布局,创新仓储模式,推动地下空间分层确权改革突破落地,全面提升油气、新能源原材料、有色金属、冷链蛋白等战略性资源储备能力和集疏运保障能力。实施岸线码头优化改革,探索保税LNG“一次返装、多次加注”业务模式创新,推进以管道直供模式开展船用保税燃料岸基加注业务,打造现代化绿色智慧港区。


建设大宗商品加工贸易基地。推进石化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优化“油头化尾”结构,加快建设万华180万吨/年MDI技改扩能、环洋碳三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完善有色金属矿石加工产业链,打造有色金属混配加工及分销中心。加快建设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项目,建成梅山国际冷链项目二期,推动肉类加工库建成交付和水产品加工项目落地,打造冷链配置“全国样板”。拓展大宗商品交易功能,加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对接合作,争取期货新品种上线,推动区内期货交割库扩容升级。强化龙头企业招引,聚焦重要战略资源领域,实施大宗商品生产商和贸易商招引计划,集聚一批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大宗商品贸易主体,打造万亿级能源化工和千亿级汽车、冷链等多个大宗贸易集群。


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大宗商品储运环节监管水平,发挥宁波海关综保区非保货物“数字赋活”(极简进出)监管创新优势,提高通关效率。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创新融资服务,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开展以仓单、运单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强化大宗商品金融属性,探索研究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新能源原材料配置中心等建设。打造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推动国际商事海事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营,建立多块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的涉外海事商事法律服务合作机制。统筹发展与安全,探索数据跨境安全流动和贸易数据跨境分类分级管理。

2024年11月,2023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公布,宁波保税区排名全国第8位,较上年度提升13位。  

02

培育创新成色更足的

产业新动能

宁波经开区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技术、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安全高效流动,做深做实产创融合、数实融合、两业融合三篇文章,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健全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机制,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叠加优势,组织引导企业和研究机构大力开展保税研发、保税检测、保税维修、保税再制造等“保税+”业务模式。聚焦甬江科创区建设,加快推进360、吉利新能源汽车等总部项目建设,大力招引标志性、牵引性科创平台和研发总部。支持海尔施、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等创新主体创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奋力打造创智科学城、智能汽车软件园等科创产业示范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和规上企业研发全覆盖工作,推动规上企业向高新化转型、高新企业规模化扩张。


推动全球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集聚。聚焦“431”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壮大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三大未来产业,创新突破一批数字产业),强化“高空、高科技、高集群”导向,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外资投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吸引跨国公司在宁波经开区设立投资性公司和地区总部。深化两业融合试点,招引培育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船舶供应、代理服务、船员服务等航运辅助服务业,以及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教育培训等航运衍生服务业,探索建立锚区服务新模式,着力打造高端港航服务生态圈。

03

打造更高水平的

制度型开放高地

立足经营主体需求和重点领域,宁波经开区将探索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性强、经营主体获得感强、系统集成高的新经验新做法,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强化特色领域创新,发展保税融资租赁、跨境融资租赁等业务模式,持续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探索“保税展示+保税拍卖”“展转保”“展转跨”等模式创新,加快影视文化后期制作、短剧出海等监管创新研究,实施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围绕人员跨境便利流动,出台一批自贸人才便利流动创新举措,丰富外籍人才全周期服务应用场景。


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持续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实施外贸“千团万企”行动,全面拓展“一带一路”等市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创新“直播+平台+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模式,提升“一站两仓”服务能级,壮大“二手车”出口、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规模,保持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稳定,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以陪伴式服务助力企业建立境外合规经营风险管控体系,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做好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以及算力、数据、绿电等新型生产要素保障,打好“2070”、园区二次开发、工业上楼、腾笼换鸟组合拳,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效应,提升产业基金投资效率,迭代完善青年北仑政策,支持企业园区开展低碳化零碳化改造,促进各类要素精准匹配。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18条措施,探索“AI+政务服务”场景应用,聚焦涉企法治服务、政务服务、要素保障服务和开放自贸服务等四个方面,拓展增值服务功能,保障重大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推荐阅读
动态 | 杭州临平经开区:向着三千亿级未来智造城全速进发
动态 | 以项目建设助推产城融合 余杭开发区蝶变发展背后的人大实践
动态 | 海宁开发区:龙头牵引招商 链动产业生态集群

?来源 |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


分享、点赞、在看!为浙江开发区三连击!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