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在很多地方,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是开发区。
位于浙北山区的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这里“七山一水两分田”,这里的开发区也有着浓郁的“两山味”,探索实践了一条要素做减法、经济做加法、内驱力做乘法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
20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安吉从欠发达县到连续入选浙江工业大县,跻身2024年全国工业百强县74位、全国市县综合竞争实力百强55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40位。这张了不起的成绩单上,开发区贡献了全县占比过半的工业体量。
“放眼全国3400多个园区,安吉开发区走的这条路子独一无二。”安吉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说。
懂得舍弃 敢做减法
——“宁可一时没项目,也不将就,
这是安吉开发区的气场”
特定语境下,“既要又要”这种鱼和熊掌都要的逻辑是褒义的,体现了对目标的极致追求。而对分管招商工作的安吉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梁仁龙来说,这种追求是他对工作的刚性要求。
投资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但因为不是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放弃;投资十多亿元的制造业项目,因为能耗稍高于入园标准,放弃……“我们一年可能要否决几十个项目,宁可没有也不将就,这是安吉开发区的气场。”他说。
在以绿为底色的安吉,开发区把做“减法”摆在前置位,追求用更少的要素产出更高的效益。在产业选择上,坚决放弃高能耗、高污染、高产出的行业,瞄准生物医药、光电半导体两大硬科技支撑的新兴产业;在项目选择上,坚持“高能耗不看、低质量不选”,将项目招引的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要求从2018年的1.0降至0.4吨标准煤。
“2024年,我们的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不到0.24吨标准煤,远低于全省0.86吨、全国1.6吨的水平,不到全省的1/3、全国的1/5;同时,园区亩均税收达到50.3万/亩,远高于全省30.5万/亩的水平。”安吉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褚希说。
能耗强度仅0.13吨标准煤的绿色家居是安吉开发区的传统产业。即使是在该行业,向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升级仍在继续。在全国首家椅业上市企业永艺股份,企业把绿色理念贯穿产品设计、生产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一把椅子90%以上的原辅材料可回收,并通过持续新建光伏、储能设施降低碳排放。
绿意浓,还要高质量,需要决策者敢于舍弃。近三年里,安吉开发区关停、收储、腾换高能耗和低产出企业154家,清退阳光一区、阳光以及塘浦、万亩区块的产业面积近1500亩;同时,拥有数百家绿色家居企业、占地约4000亩的范潭工业园整体有机更新,变成了承载新经济的产业新平台。
园区面积减少、能耗强度下降,经济总量、发展质效提升,是安吉开发区绿色高质量发展鲜为人知的“隐藏账本”。卸重负,见真章,留白处自存乾坤,这不是简单舍弃,而是智慧的“断舍离”,减去的是发展中的“赘肉”和“包袱”,留出的是生态的呼吸空间,是产业跃升的广阔舞台。此乃壮士断腕之勇,是向粗放增长模式的毅然告别,是对安吉未来发展的战略定力。
懂得选择 善做加法
——“从零开始,再造‘无中生有’,
这是安吉开发区的气质”
有舍才有得,这朴素的自然规律也适用于开发区发展。来看两家企业的2025——
生命健康产业园内,微远医疗科技(湖州)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正在对微生物基因组快速分析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更便捷的微生物分析条件。该企业深耕基因诊断领域,其基因组产品能够一天内完成覆盖2.5万多种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今年以来订单源源不断。
电子信息产业园内,上半年刚投产的浙江深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4条生产线马力全开,不到10秒就能完成一块电路板的生产。为了应对新增订单,深江智能加快另外6条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平均每条投入在六、七百万元。
提及为何来到安吉,两家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提到了“氛围”这个关键。这个词,关乎园区平台、专业服务、产业链条的“加法”。“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连专业的光电半导体园区还没有。”浙江深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钦洲说。
确实,安吉开发区生物医药、光电半导体两大“无中生有”的新产业,源自2022年的产业选择。从这一年开始,安吉一边在开发区双河、孝源等区块布局建设占地4500亩的生命健康产业专业园和占地4000亩的光电半导体产业专业园,一边迭代招商引资方式,适应新产业项目的招引需求。
“总的来说,开发区招商经历了从1.0、2.0到如今3.0的迭代。”梁仁龙说。其中,1.0版是各地园区早期招商都在拼的给土地、给政策;2.0版是安吉近年来力推的基金+股权招商;3.0版则是今年开始尝试的资本化招商,或者说是并购招商。
短短几年,这两大新产业从零起步,迅速集聚成势。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聚焦创新生物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细分赛道,新引进斯丹赛生物、盛禾生物、科弈药业等60多个项目,落地创新药企业13家、68款新药在全球各地开展临床实验。目前,安吉生物医药已入选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和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光电半导体产业则围绕材料、设备、制造、先进封测、终端应用服务五大关键环节,累计引进项目20多个,总投资超216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3个。
发展过程中,安吉开发区严把项目准入关,将亩均税收入园门槛从2021年的20万元/亩提高到2023年的80万元/亩。“坦白说,刚开始的时候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宁缺毋滥的门槛,一方面还要顶住指标考核的现实压力,是基金+股权的招商方式打开了局面。”梁仁龙说。2023年,开发区组建生物医药、光电半导体两支百亿级产业基金,目前已实际投资80多亿元。比如,运用股权投资作为杠杆,引进数字医疗健康领域的头部平台企业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落地仅1年多时间,健康之路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由开盘价9.95港元上升至当前的21.55港元,涨幅116.58%,市值上浮101.15亿港元。
为了在产业圈扩大安吉生物医药板块的影响力,让更多优质企业、高层次创业人才关注安吉,开发区举办或承办了一系列高规格产业赛会,通过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产业创新峰会、首届肿瘤精准免疫治疗(安吉)高峰会议等活动,让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国内知名的院士专家为安吉“代言”。
与此同时,围绕打造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服务水平最高县目标,省药监局与安吉县政府签约共建合作协议,成立安吉县生物医药创新和审评服务中心,“一窗式”预受理省级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审批事项,这意味着将审评审批部分权限下放至县一级,给产业发展提供“家门口”的专业政务服务。
“有了这些‘大咖’的加持、专业机构的服务助力,再加上政府基金的强力引导和背书,新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占比过半到高科技产业‘换道超车’。”梁仁龙表示,特别是当证监会新规实施后,主板、科创板、港股等上市收紧,我们及时调整策略,将基金招商迭代为资本化并购的招商方式,提高优质新产业项目招引的时效性及确定性。
2021、2022年,安吉开发区连续两年位列浙江省综合发展考评前五;2023年,全省开发区考核机制调整,由省级开发区单独考评转为包括16家国家级开发区一起的全省84家开发区统一考核,安吉开发区排名从2023年的第49名跃升到2024年的第15名。
安吉开发区的“加法”,是精准滴灌的“育苗”,是筑巢引凤的“深耕”,是创新要素的“百川汇流”,是产业生态的“精雕细琢”。加的是科技创新的浓度、人才集聚的热度、服务保障的温度,此乃蓄势腾飞之基,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落子,是抢占未来制高点的主动布局。
懂得规律 勤做乘法
——“三五年后,产业具有全球影
响力,这是安吉开发区的气势”
做好加减文章,激活乘数效应,人才、研发活动、双向赋能等地方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得到增强。
具备生产规模后,深江智能将目光瞄准了同在安吉开发区的绿色家居企业,发挥供货效率高、运输周期短的本土优势,为安吉企业提供按摩椅等坐具适配器生产研发服务,目前已接到多家企业的合作需求。
“我们的产品是按摩椅等智能化坐具都要用到的核心配件,安吉绿色家居产业规模未来可达千亿级,预计每个月适配器的需求量都要千万元以上。”浙江深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刘叙钿说,跟绿色家居企业在研发、产品供应链方面强强联合,也能助推“世界椅·安吉造”品牌更好地走向全球。
当今,地区产业强不强,全球影响力是一项重要评判。在半导体封装设备领域,高精度装片技术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落地安吉开发区的马丁科瑞半导体(浙江)有限公司通过十余年自主研发,将装片设备精度从±25微米提升至±3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10,成功打破技术壁垒。
十年磨一剑,在微米世界里刻下中国智造的印记,马丁科瑞靠的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企业130人的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近半,企业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8%到20%投入技术攻关,实现设备零部件国产化率95%。
“我们围绕该企业在光电半导体产业链发力,招引前端材料、后端服务等企业集聚,让产业发展形成协同效应。”褚希表示。
在生物医药领域,落地开发区的斯丹赛生物技术集团公司聚焦实体瘤CAR-T技术全链条自主创新,实现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临床转化“从零到一”的原始创新突破,自主研发的CoupledCAR?平台技术是全球首个实现T细胞“时空调控激活”的CAR-T平台,具备高度创新性与全球领先性,其临床数据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JAMA ONCOLOGY上,获得了国内外行业的一致认可,企业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被批准上市的治疗结直肠癌的CAR-T产品。
在安吉开发区主要负责人看来,产业集聚能否形成乘数效应,关键要靠项目自身的质量。他以人才为例,在培育两大新产业之前,以绿色家居为主导的开发区企业博士拥有量仅个位数,而短短几年时间,辖区企业已拥有博士人才38名,企业研发投入从2021年的21亿元增长到2024年24.86亿元,同比增长18.32%;国内外主板IPO上市企业从2015年的1家增加到15家,数量稳居湖州全市平台第一、全省园区前列。
“这还是在绝大部分生物医药、光电半导体项目没有投产、上规,研发数据没有纳统的情况下,实际产生的研发投入要多得多。”他说,三到五年后再看开发区,这两大新产业将分别拥有3到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真正形成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安吉开发区的“乘法”,是生态优势与产业升级的“美妙共振”,是科技赋能与绿色发展的“乘数效应”。此乃裂变升级之钥,是高质量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惊天一跃,是释放区域发展最大潜能的“核聚变”反应。
20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安吉开发区从“无中生有”的绿色家居,到续写“无中生有”的生物医药、光电半导体,绿色初心不改,一个千亿传统优势产业、两个五百亿新产业迸发新质生产力,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开发区精神,描绘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新图景。
安吉开发区的“三法”,非孤立之术,而是运筹帷幄的系统谋略。“减法”如利斧开山,廓清前路;“加法”似春雨润物,厚植根基;“乘法”若星火燎原,引爆未来。它们环环相扣,互为支撑,共同谱写着以“绿”为底、向“新”而行、以“质”取胜的发展篇章。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安吉开发区以如椽大笔,蘸取生态之墨、科技之彩、人文之光,在竹海绵延的绿色画布上,正奋力谱写着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时代新卷!其探索与实践,不仅为自身崛起注入磅礴力量,更为同类地区践行绿色发展、实现华丽蝶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安吉方案”与“安吉智慧”。青山如砚,碧水为墨,安吉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大文章,笔力千钧,气势如虹,未来可期!
?来源 | 浙江日报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