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闻不见气味,看得见降碳!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解锁产业“绿”码
2025-07-082

一排排反应釜间,管道纵横交错,却闻不到刺鼻气味;监控大屏上,碳排放数据实时跳动,智慧大脑精准调度着整个园区……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医化园区这个国家级减污降碳协调创新试点,正将“绿色密码”写入产业基因。
短短几年间,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启动实施了20个绿色低碳工艺技术改造项目,14个环境治理协同技术项目,实现降碳约1.25万吨,有效构建起医化行业全流程、全方位、全链条的减污降碳协同路径。
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是台州医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也是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这里已形成“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完整产业链,具备原料药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和向下游制剂深度延伸的条件和基础,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从“医化”到“医药健康”,这是产业迭代升级的路径之一。台州湾经开区大力推动传统医化产业向新材料转型、向高端制剂升级。各医化企业深度融入园区减污降碳试点建设,实现技术装备和能效水平“双升”、污染物量和碳排放量“双降”。
浙江宏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化学原料药、高级中间体及制剂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近年来公司逐步淘汰传统化学合成工艺,采用了酶催化工艺。
“我们一向重视产品研究工作,希望通过新路线的开发从源头实现减污降碳、节能减排目的。”宏元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他汀类药物绿色合成关键技术项目通过生物酶催化技术,开发了一条全新的他汀手性侧链合成路线,实现他汀类药物的绿色高效清洁生产。项目投产后,单位产品可减少蒸汽用量30%,减少电力用量17%,减少溶剂用量40%。
目前,华海药业川南分公司减污降碳项目、宏元药业他汀类药物绿色合成关键技术、海畅气体二氧化碳回收提纯项目等6个项目入选省级减污降碳标杆。
2020年起,华海药业川南分公司全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了亮眼成绩:单位产值碳排放从2020年0.91吨/万元下降到2024年的0.54吨/万元,降幅达40%;2024年实现固废资源化3200吨/年,废水减量达8万吨/年,产生经济效益约1.24亿元/年。
走进该公司溶剂回收车间,纵横交错的管道,牵引着大大小小的钢铁槽罐。这个看似“普通”的车间,藏着不少先进技术。
“溶剂回收设备在碳减排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围绕改进蒸馏效率实现节能。”华海药业川南分公司安环总监章荣伟介绍,公司一方面使用无机渗透汽化膜脱水技术替代乙二醇萃取脱水技术,可实现更高分离效率,且能节约蒸汽用量;同时采用了更为节能的双效精馏塔技术,利用高压塔顶有机蒸汽的潜热给低压塔的再沸器提供热量,实现余热利用,节能降碳,“无机渗透汽化膜脱水技术的单位回收溶剂蒸汽耗用量仅为传统精馏方式的30%,节能效益突出。”
技术创新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为更好推进企业减污降碳工作向标准化迈进,台州湾经开区建立企业污染物排放清单和碳排放清单,并建立科学适用的企业减污降碳评价指数,这也是国内首个医化行业企业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数,能直观反映企业“减污”“降碳”与“增效”的水平。
在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智慧园区”监管平台电子大屏上,在园车辆、危化预约、运输货品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正忙着处理平台发出的预警信息。
台州湾经开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环境监管相结合的环保管理模式,累计投入1亿元建设“智慧园区”监管平台,持续丰富完善废水、废气、土壤及地下水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污染防治过程监控、高清视频及瞭望监控等应用场景。
“我们通过三维治水、溯源治气、闭环治废、一码管控四项主要功能,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园区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台州湾经开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环保科科长杨超群介绍。
同时还建设了11.19公里的空中管廊,将园区污水、热网蒸汽等提升至空中管廊,预留其它公用工程管道、物料管道以及电力电信电缆等位置,为今后智慧管廊的实施提供保障。
数字赋能,降碳已成效显著。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已入围第一批国家级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创新协同试点名单,并获评浙江省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
?来源 | 望潮APP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
分享、点赞、在看!为浙江开发区三连击!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