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中交城市投资(金华)有限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项目整体进展、物联监控状态、安全质量数据、人员动态等信息清晰呈现。随后,他打开安全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调取在建项目实时数据,并在AI对话框输入指令:“帮我查询并统计系统内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系统立即弹出相关项目公司的安全教育次数、参训人数等信息。这一幕,是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创新城(南区)综合开发项目智慧工地上线后的日常。
作为金华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战略平台,中央创新城(南区)综合开发项目涵盖市政道路、湖底隧道、地下空间、超高层建筑等多种建设类型。面对工程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工期紧张等挑战,项目公司引入“安全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积极构建“1+1+N”安全一体化智慧管控体系——以1个平台为枢纽,1个指挥监控中心为大脑,拓展人员管理、机械管理、环境监测等N个业务系统,对关键节点和风险源实施动态预警,有效应对施工现场事故风险、扬尘污染、操作不规范、监管人力不足等难题,实现数据可视、风险可控、现场可管。
近日,仙源路湖底隧道项目塔吊司机刘师傅启动设备时,人脸识别系统立即向管理人员推送预警:“刘某某证件将于2025年8月3日到期,请提醒复审。”据了解,该项目创新采用了“人脸识别+证件数据库”联动技术,对特种作业人员实施全流程持证管控,设备操作权限与证件有效期实时绑定,超期自动预警。“在塔吊作业区,塔吊搭载的监测终端每秒采集6项核心数据,一旦出现超载、倾斜等异常,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并向安全员手机推送预警。”项目负责人说。
施工现场,物联网设备化身“智能卫士”。在安全施工方面,平台AI算法能自动识别烟雾火焰、人员未穿反光衣、未戴安全帽等异常并及时告警;深基坑位移监测系统自动生成趋势曲线,达到预警阈值即刻报警。绿色施工方面,塔吊喷淋、地面喷淋、渣土车清洗系统均与扬尘监测智能联动,实现自动降尘,周边居民投诉量减少60%。在应急指挥模块,平台整合指挥调度、GIS应急“一张图”、移动APP、便携终端等,形成高效闭环的应急指挥处置体系,依据金华经开区应急预警管理制度实现快速响应。
“过去靠安全员‘跑断腿’盯现场,现在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全部联网,隐患平均处理时长压缩至6小时,整改完成率达100%。”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中交联合体在中央创新城(南区)推进的所有施工工地均部署了智慧化应用场景,科技手段正深度融入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平台上线后,AI摄像头24小时值守,精准识别未戴安全帽、违规闯入禁区等8类危险行为并在3秒内触发报警,相关违规事件减少50%,
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预警,金华中央创新城(南区)的智慧工地践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让安全真正成为区域发展的底色。接下来,随着片区智慧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多智能机器人、BIM协同平台等新技术将投入应用,持续为长三角南翼成果转化核心承载地建设注入安全动能。
?来源 |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