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的时间,能做什么?
“5个月,我们帮助德加能源项目完成了从项目备案到开工投产的全流程。”浙江长兴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这个速度,比我们预计的快了足足2个月。”湖州德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刘宁表示,“同样规模的项目,走完‘备案—投产’的流程,普遍需要8~9个月的时间,而我们仅用了5个月,施工速度提升了将近一倍,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成本。”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的背后,是长兴经开区主动靠前服务的生动写照。“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经开区在‘推着我们跑’。”刘宁感慨道,项目审批通过后,经开区主动同企业建立了联系,一方面帮助企业打开“绿色通道”,加快图纸审定、安全评估进度;另一方面,则深度参与企业项目规划过程,帮助企业梳理项目后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采取相关手段进行规避,极大提升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容错率。
不仅是德加能源,今年上半年,长兴经开区多个项目建设“一路狂飙”:吉瑞高阶智能驾驶项目仅用3个月实现试生产,并开具出首张销售发票;深项三电智慧工厂项目于2月开工,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计划今年9月部分设备进场;昱升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三期)项目今年一季度开工入库,6月已有设备进场安装,投资完成率达到50%以上……
项目建设“火力全开”,离不开工作机制的创新升级。“为了更好推动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我们组织项目专员下沉项目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将办公室搬进项目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项目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长兴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除此之外,经开区在项目审批等方面打造“绿色通道”机制,缩短项目等待时间,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达产、早见效。
“从今年2月开工到5月上旬投产,中间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长兴英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企业“百日投产”的建设“奇迹”与长兴经开区“半托管”式的工作模式息息相关。项目在备案落地后,长兴经开区的服务团队就开始进行介入,全流程解决企业需求,从“企业自己找”到“政府帮忙办”,有效突破了过去项目建设办事“千头万绪”的局限,极大降低了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成本付出,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长兴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设“大步快跑”,不仅是长兴经开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支撑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产业发展高地的关键所在。未来,长兴经开区将持续优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刷新项目建设的“进度条”,为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蓄势赋能。
专栏 | 富阳经开区聚力创新突破 勾勒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专栏 | 椒江开发区:“亲清凤巢”筑暖巢,激活发展新生态
?来源 | 国际商报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