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绿色根基
主导产业持续壮大
得益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日前在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展现出这样一个场景——听不到产线的轰鸣声,看不到忙碌的工人们,“聪明”的锂离子电池未来工厂能自己干活。
▲ 微宏动力
“生产管理挪到了‘云’上,可以通过屏幕上的虚拟工厂,实时了解情况、实现快速响应。”企业副总经理华菲介绍。
微宏动力是南太湖新区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新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智造”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处缩影。近年来,新区积极构建以新能源、半导体及光电、生命健康、休闲旅游等为主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作为南太湖新区首位主导产业,新能源产业集聚了蜂巢能源、天能锂电、微宏动力、孔辉科技等重点骨干企业项目,涵盖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电池设备、电池材料、电机电控等领域,入选全省“415X新星”产业群。
▲ 天能锂电
与此同时,半导体及光电产业发展势头日渐强劲,成为南太湖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随着至格科技、迈塔兰斯、国测量子等多家重点企业项目落户,已初步形成以射频器件、能源电子等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太湖新区三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141.5亿元,增长14.65%,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8.8%。
融入绿色因子
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生产车间128台机器,仅需10多名操作工,效率提升40%,能耗还降低不少……这是位于南太湖新区的爱康企业集团(浙江)有限公司通过创建绿色工厂,享受到的红利。
▲ 爱康集团
融入生产的绿色低碳理念,为南太湖新区企业发展植入绿“芯”。“我们通过制定绿色工厂星级管理标准,确定亩均产值、能源与资源投入、管理体系等8方面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一企一策’动态培育库,开展梯度培育。”南太湖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南太湖新区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成功创建绿色工厂,其中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占26.96%,居湖州市首位。
看得见的效果,坚定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传统制造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 永兴材料
南太湖新区龙头企业永兴材料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企业实施了“超低排放绿色减碳升级改造项目”,投资1.39亿元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环保技改。目前,企业减排率达70%,排放浓度远低于行业标准。
向绿的“蝶变”,融入在南太湖新区企业的点滴变化里,也推动产业发生质的跃迁,释放出更多新动能。
汇聚绿色能量
重点项目迅速推进
原子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时间获得和测量工具,上月在南太湖新区投产。“我们解决了芯片原子钟核心关键器件的技术难题。”国测量子相关负责人说。
▲ 国测量子
去年国测量子落户南太湖新区,启动年产50万只芯片原子钟及其核心器件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国内唯一实现芯片原子钟国产化批量生产的企业,加速了全国产化芯片原子钟的产业化进程。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南太湖新区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放在首要战略地位上,吸引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落户新区,助力相关产业提能升级。
▲ 南太湖新区半导体产业园
位于南太湖新区半导体产业园的湖州迈塔兰斯科技有限公司日前正式投产,企业建成的全球首条平面超透镜生产线,月产能可达到数百万颗,产品可用于消费电子、安防监控、汽车电子等领域。与传统透镜相比,超透镜通过纳米结构调控光线,具备更强的光束操控能力,可以实现对光束的聚焦、整形和定向传播,是行业内的颠覆性技术。
锚定赛道,明确方向,一颗颗来自“未来”的“种子”,正在南太湖新区的产业沃土上生根发芽,孕育出不可思议的“未来果实”,也为南太湖新区加速构建富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新”支撑。
动态 | 平湖经开区:逐梦“天空之城”!
动态 | 台州湾经开区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飙涨46.9%,开放高地正崛起!
?来源 | 南太湖新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