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这一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近年来,德清经济开发区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的亮眼答卷 —— 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级污水零直排星级园区”,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01
铁腕治气守蓝天:
让蓝天白云成为日常标配
德清开发区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头号工程”,聚焦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三源共治”,构建全链条治污体系。
数据背后的生态之变
今年以来,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提级行动,对辖区涉气点位开展地毯式检查,累计排查检查涉气企业200余家次,整改提升100余家。持续开展高耗低效整治行动,全面淘汰34辆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40辆国四以下柴油车,4家印染企业全部通过行业整治验收,压降标煤用量0.3万吨,能耗降低率10.85%。
精准护绿增底色:
让“绿色基因”融入产业血脉
02
自2020年挂牌成立以来,德清开发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引导企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型,重点引进环保型、低能耗项目,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绿色工厂创建、提星等工作,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园区内无处不在的“绿色因子”。
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里
隐藏着哪些绿色因子?
能源结构“绿”起来
园区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屋顶加装分布式光伏、建设用户端储能站,推进绿电交易,确保用能供给安全。目前,德清开发区新竣工项目100%安装屋顶光伏,清洁电能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静脉产业链”活起来
废旧蓄电池经回收提炼“重生”为塑料、铅;含铜废渣通过火法冶炼化为高端电子材料;工业废水经处理进入中水回用系统……在德清开发区,飞双、水一方、祁科生物等危废资源化企业,让“垃圾废料”变“黄金资源”,串联起一条“化腐朽为神奇”的循环经济链条。
产业转型“快”起来
园区积极响应“双碳”目标,稳步推进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体成功创建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单位,已培育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低碳工厂70家。
更亮眼的是,园区企业攻克技术难关 —— 打造全国首个生态除鳞共享中心,研发“热轧钢材表面氧化皮生态除鳞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无酸除鳞、废酸“零产生”,让绿色技术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03
系统治理护碧水:
让“碧水穿城”绘就生态画卷
德清开发区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持续提“亮度”、加“力度”、拓“深度”,作为浙江省首批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这里藏着一套“治水秘诀”。
运河监管更全面
成立德清县京杭运河综合保护与发展中心,出台《德清县运河综合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年度细化清单,系统部署运河保护六大类21项重点任务。
源头监管更精准
大力度推进管网可视化改造,省内首创“一企一管一表”体系,实现企业污水从源头到排放的全流程监管。
智慧监管更高效
建成“新市工业园区水环境监管一张图”数字化平台,在企业端、管网端、受纳水体等关键点位布设高灵敏度感知设备,水质监测实时在线,织密“源-网-河”立体监管网络,全面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从污水零直排的“地下革命”到蓝天保卫战的“云端治理”,从减污降碳的产业转型到数字化智慧治理的探索实践,放眼园区,“两山”理念早已从理论走向生动实践,永不停歇的追“绿”脚步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足音同频共振。接下来,德清开发区将持续深化“两山”理念实践,加快推进园区产业绿色转型,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更多“逐绿前行”的新篇章!
动态 | 桐庐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再添引擎 安高特电固态电池总部项目开工
动态 | 推动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前洋开发区又添一强劲引擎!
?来源 | 德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