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仑新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经济答卷,GDP达到3035.04亿元,同比增长6.3%,这一成绩不仅稳固了其在全省区县经济排名中的前三地位,更闪耀了北仑作为浙江经济版图上璀璨明珠的光芒。
从港口经济到智造高地,北仑的每一次蝶变都伴随着产业的升级与转型,离不开产业工人群体如磐石般的鼎力托举,离不开创新主体和高层次人才的引领驱动。在县域经济重新定义的同时,人才价值也需寻回坐标。北仑以“人才评价经纬线”率先破题,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桎梏,构建起一套以实际贡献、创新能力、市场认可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新体系。这不仅是对个体的精准激励,更是对企业引才用才主体责任的深度激活,为区域产业创新注入澎湃动能。
01
多维评价
精准勾勒产业人才图谱
“评在此岸,才在彼岸”——曾经,实操型人才因学历等传统评价标准被“卡脖子”,被挡在发展门外。面对产业需求与人才评价脱节的困局,一场以“分类、分级、分层”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改革在甬江畔破浪前行。
2015年,北仑从塑机行业高工评审试点破冰;2021年,聚焦集成电路产业、模具产业等重点产业,研究领域专项人才评审和认定制度,同步创新实用人才评价办法破解无学历职称人才认定瓶颈;2023年,延伸至企业综合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推动人才工作从单一评价向“人才培育+企业赋能”的系统化方向升级……每一步延展,都精准锚定产业发展所需。
其中,集成电路产业的“芯”动能尤为瞩目。2021年,北仑区出台集成电路产业人才12条政策,推广“薪酬制”“举荐制”评价遴选模式。其人才分类目录创新采用“年薪+工作经历”双维评价,将传统学历职称评价与产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我们既看‘金凤凰’,也重‘土专家’。”北仑区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目录特别增设实用技能人才类别,在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关键领域工作满5年,符合年薪等一定条件的技术骨干,可直接认定为D类人才。
人才评价的生命力在于落地于真实生产场景。因此,北仑为每个特色产业量身定制极为细致的专业考量标准。以模具工程师自主评价为例,在模具材料及处理、设计、制造及工艺等方面有贡献的,其“能力贡献”指标最高可获30分加分。这种基于产业特色的技能量化赋分体系,让评价标准从“一把尺子量到底”变为“多把尺子量合适”。
从“政府选人”到“市场点将”,从“单一评价”到“多维考量”,北仑正以人才为支点,精心打磨适配于产业特性的人才分类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人才价值与产业需求的高频共振。
02
赋权企业
充分激活引才育才活力
今年以来,为贯彻省委、宁波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要求,北仑区正在大力推进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工作,指导旭升、万华等重点企业做好自主认定人才相关工作,进一步发挥企业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与此同时,北仑对自主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人才的企业,可在“亩均效益”评价中按照每个人才最高10分获得加分——这相当于拿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加分值,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政府通过评价体系的重构,将人才发展主动权巧妙交还企业,让生产线成为人才孵化主阵地,成功破解了人才政策“政府热、企业冷”的困局。
在这样强有力的政策激励下,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显著增强。数据显示,北仑区申报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的企业人才比例占80%以上。
近年来,北仑区通过创新性地将“亩均论英雄”改革与人才生态建设深度捆绑,激活了从“评人”到“励企”、再到“促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不仅精准定位了人才的价值坐标,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引才动能,更让人才与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双向奔赴、同向而行。
动态 | 总投资130亿元!17个项目牵手柯桥经开区(金柯桥科技城)
动态 | 临平经开区:以“科创之梯”攀产业高峰
?来源 | 浙江日报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