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BACKGROUND
案例背景
作为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的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8年,是浙江省唯一的石油化工专业园区,2006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成为宁波市石化产业核心载体,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毗邻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北仑港,构建起“三横五纵”骨干路网。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园区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工业贯穿于产业发展全链条,构建出资源高效利用、污染协同治理的绿色石化产业体系,持续领跑全国化工园区绿色发展赛道,2014年入选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2017年成为浙江省首家国家级“绿色园区”,2024年建成国内首个“无废石化基地”,获评国家级“无废园区”典型案例。镇海炼化白鹭园成功入选2025年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名单及第二批“浙江省观鸟胜地”。
Part 02
METHOD
特色做法
推动源头减量,打造无废零碳园区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镇海炼化为龙头,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数字赋能三位一体的策略,构建“政府、园区、企业”三位一体式管理的化工产业大脑,实现企业生产数据、政府管理数据在不同层级间的归集共享,利用公共管廊实现物料互供,彻底替代传统罐车运输模式,管廊运输占园区原料总需求的近九成,有效避免物料泄漏风险。2023年,园区入选浙江省五星级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和“百优无废城市细胞”名单,被评为“无废工业园区”,成为全国化工园区绿色发展的标杆,形成了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样板。
推动创新实践,实现绿色能源转型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镇海炼化等龙头企业在能源清洁高效转化领域拥有500余项专利技术的资源优势,先后完成油制氢、煤制氢、生物质能源、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绿氢耦合等多项新能源领域工程,构建出“制、输、储、加、用”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初步形成了覆盖长三角的氢能供应网络。2021年建成宁波市首座加氢示范站,创新性推动“氢能公交+重卡+冷链运输”多场景应用,计划打造浙江省最大加氢“母站”。翌年,首批氢能重卡在宁波投入工业应用,形成连接上海、宁波、嘉兴、杭州的“氢能走廊”,为区域氢能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推动区域整治,实现环境综合治理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石化行业绿色发展主线,创新采用“筛—评—控”全流程管理模式,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环境治理策略,构建覆盖“水—气—土—新污染物”的全要素综合治理体系。作为宁波市首个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区域,园区积极引导石化、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邀请市民走进工厂实地参观,工厂内生态和谐,形成“工业设备与白鹭共生”的独特景观,一幅现代工业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2024年3月,镇海炼化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一批新四类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成为行业绿色发展标杆。
Part 03
ACHIEVEMENT
转化成效
1
构建无废链条,综合利用再提档
构建无废链条,综合利用再提档。通过靶向支持镇利化学实施“碱液浓缩+焚烧提标”改造,同步引入灰渣提纯技术回收钼盐,形成“减量—回用—增值”闭环产业链,浓缩工艺实现废碱液年减量10.8万吨,降幅达到50%,年增产值超千万元,显著降低末端处置压力与环境风险。同步建成36公里公共管廊,通过“点对点”无缝输送实现物料互供,降低开发区内运输损耗率90%以上,提升输送效率40%。
2
优化用能结构,低碳发展再提速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执着信念,通过技术和地理优势,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协力打造“氢能走廊”,累计已建成一座加氢站、12根工业氢气管道、4个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超过900MW,减少碳排放22万吨/年。
3
优化区域环境,生态丰度再提升
经过近年的持续努力,镇海区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尤其是包括对环境敏感的白鹭在内的50余种鸟类,因植被茂密、环境安宁、食物链丰富,流连于占地1.5万平方米的镇海炼化白鹭园,为重化工行业提供了“排放低碳化、能源绿色化、生态可视化”的可持续发展范本。
动态 | 嘉善经开区:循绿而进,擘画产业发展新图景
动态 | 织密人才评价经纬线,宁波经开区锚定高质量发展新方位
?来源 | 宁波市美丽办 镇海分局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