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专栏 | 海盐开发区:以“绿”定调 奏响区域高质量发展强音
最新动态
专栏 | 海盐开发区:以“绿”定调 奏响区域高质量发展强音
2025-09-033


在绿色低碳成为区域发展核心航向的当下,浙江海盐经济开发区锚定“3+1”主导产业,以“智造赋能+绿色引领”铸就双轮驱动的核心竞争力,将生态优先理念深度融入产业发展“肌理”,为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核心承载平台。


在此战略指引下,海盐开发区绿色转型步伐持续提速,两大关键基础设施的落地,成为破解产业发展痛点、激活绿色动能的核心抓手。


面对海盐开发区旺盛的工业用水需求,年产60万吨的再生水资源网项目精准破局,不仅构筑起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柱,更成为绿色增长的新引擎。


该项目以“工艺净化+智慧监测”为双核支撑,打造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高阶范式:采用国际成熟的“预处理+MBR+反渗透”深度净化工艺,将县域城乡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水转化为契合企业生产标准的高品质再生水,完整构建“污水净化—再生利用—产业赋能”的循环闭环;依托先进的在线水质监测仪器,将实时数据同步至海盐智慧水务平台与开发区“泛能网”数智化管理平台,达成资源调配“一张网覆盖”、运营管控“零时差响应”的数智协同模式。


正如海盐开发区相关负责人所言,再生水资源网是开发区低碳“数智城市、数智园区”建设的关键拼图,其规模化应用为降碳减排按下“快进键”。从实际效益看,项目所产高品质再生水不仅能满足多数企业生产用水需求,更可适配电子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对水质要求严苛的领域;同时,再生水价格较工业自来水低约10%,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数十万元用水成本,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增值”与“企业成本减负”的深度双赢。


不止于水资源的循环革新,海盐开发区在物料输送领域的基础设施升级同样亮眼——海盐首条数字化物料输送公共管廊(环港路公共管廊)已建成投用。作为开发区创新型战略基础设施,这条“物料动脉”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硬核支撑,还成为了串联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据了解,海盐开发区化工园区公共管廊(三期)计划于2025年9月开工建设。

数字化物料输送公共管廊

通过大幅减少重型卡车通行,公共管廊既缓解了海盐开发区及周边交通安全压力,又消除了卡车尾气排放与噪声污染,为开发区营造清洁、静谧的生产生活环境打下基础;同时,公共管廊配备先进自动化监控系统,可实时捕捉异常并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效防范物料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守护企业与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谈及建设初衷,海盐杭州湾投资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往海盐开发区廊道资源稀缺,企业自建不仅投入高昂,更难以满足共性需求。而公共管廊有了绿色化与数字化的助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正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通了‘堵点’、夯实了‘支点’。”

图片

专栏 | 曹娥江开发区:践行“两山” 理念 答好发展之卷

专栏 | 椒江开发区:“闲地”变“宝地”,发展添动力

?来源 | 国际商报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