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进一步深化“两山”理念开发区实践恰逢其时。浙江开发区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具应有之责。
【砥砺奋进的浙江开发区】公众号推出可持续发展开发区专栏,总结浙江开发区实践经验,持续传播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声音。今天带来的是桐乡经济开发区、嵊州经济开发区、龙游经济开发区和路桥经济开发区的做法和经验。
桐乡经济开发区:
绿链智创解锁可持续发展密码
近年来,桐乡经济开发区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绿”为本,建“链”向“新”,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转型突围与新兴产业协同并进的新路径。2024 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1
绿链筑基,
循环经济锻造韧性内核
以巨石、华友钴业等龙头企业为支点,桐乡开发区构建起“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三级体系。循环化改造充分挖掘行业间的产业关联性,企业通过产业链、产品链或废物链组成经济联合体,形成工业共生群落。社会“大循环”打破区域界限,为开发区外工业企业、服务业提供原料、电力、热能等,同时利用废旧资源,生产可再生产品,构建社会大循环链网。
2
智创赋能,
数字引擎驱动绿色跃迁
桐乡开发区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走进振石新材料产业园,一个桐乡单体体量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屋顶停车场,俨然成为了园区的“发电站”。振石向“新”向“绿”而行的理念,助推了桐乡新材料产业集中化、规模化、效益化和绿色化发展。
3
融合共生,
产城共荣绘就幸福图景
桐乡开发区以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新城,着力推动“产、城、人”有机融合。谋划“一区四园五中心”,打造“五创联动”产业格局。积极打造引才、育才、留才的优良生态,构建“高端人才领衔-创新平台支撑-科技企业引进-城市名片打造-人才教育赋能”五位一体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打通研发到产业化路径。以宜居的人才公寓,贴心的服务保障,使桐乡开发区成为各类创新人才汇聚的热土。
嵊州经济开发区:
多产业领跑可持续发展之路
嵊州经济开发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围绕“强度指标”、“生态建设”、“固废协同”、“治水协同”和“管理建设”五大类相关目标促进任务举措开展和重点项目落地。
1
立足传统领带服饰产业,
打造减污降碳生态闭环
嵊州开发区积极协助陌桑高科探索研究彩色蚕丝,有效促进最终丝制产品生产过程中染色工序碳排放及排污量降低,显著提升其减污降碳效益。同时领带服饰企业探索染笼改进技术,研发无水染色技术,探索边角料循环利用技术,落地数码印花项目等,助力打造减污降碳生态闭环。
2
立足特色厨电产业,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紧密结合“两新”理念,持续推动厨电产业供应链技术迭代升级,促进嵊州厨电产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带动厨电上游供应链减污减碳,目前13家企业61个型号入选省消费品以旧换新优质产品目录。
3
立足新能源汽车产业,
助力交通绿色低碳发展
嵊州开发区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减污降碳,采取了一些列减污和节能举措。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将浮球式蒸汽疏水阀更换为倒吊桶式蒸汽疏水阀;二是鼓励企业关闭厂区冬季除湿机后加热。
龙游经济开发区:
绿色转型的浙江样板
龙游经济开发区通过水资源革命、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循环再造,打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工业生态系统,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工业园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样本。
1
水资源管理的三重革命
造纸业作为龙游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开发区通过系统性水管理创新,构建了多层次的节水体系:分质供水,源头优化;串联用水,梯级循环;中水回用,变废为宝。这套组合拳使龙游节水成效领跑全省: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的龙游特色水资源利用体系。
2
能源结构的低碳重构
在龙游开发区从供能端到用能端实施全方位能源变革,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生态:生物质集中供热,使企业用热成本降低15%以上,同时减少了分散小锅炉的安全隐患和污染排放。分布式光伏规模化,不仅优化园区能源结构,为企业提供了更廉价、更绿色的电力选择。
3
产业循环的生态再造
龙游开发区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网,实现了“废弃物”的深度资源化:造纸产业链闭环、固废资源化体系、基础设施保障。
4
绿色治理的系统工程
龙游开发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园区治理全链条:构建“5+3+X”绿色产业体系,发展特种纸、绿色食品、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实现绿色与竞争力的双提升。通过树立节水标杆、绿色工厂等示范典型,带动整体提升。数字化赋能环境管理,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管控精度。以水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为路径,投入5000万元建设中水回用工程。
路桥经济开发区:
多维协同,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路桥经济开发区立足区域特色,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体制机制深度变革等多维协同,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
推动“双链融合”,
构建可持续发展核心支柱
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布局,以智能网联为主攻方向,重点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线控底盘等领域,推动泛半导体产业在路桥生根发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主导产业之一的再生金属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其与制造业形成深度耦合。依托再生金属基础,并前瞻性布局报废新能源汽车、废碳纤维等新型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攻关,探索基于物联网的再生资源收运体系,持续延伸资源循环链条。
2
精耕土地资源,
释放可持续发展空间要素
路桥开发区实施土地资源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强力整合拓展空间,滚动推进“三个千亩”行动释放片区发展新动能。攻坚整治提升效能,纵深推进制造业“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建立企业转型升级“三张清单”,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产出强度实现双优化。
3
创新体制机制,
激发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路桥开发区出台改革方案,打造集“智造核、创新核、服务核”于一体的现代化开发区,捋顺体制机制,突破性提出土地出让金和税收收入区得部分适度返还机制。深入探索“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政府+市场”的共治。成为开发区发展运营的中坚力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1187”亲清政商关系体系,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核心,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调度机制,强化“企业-开发区-部门-镇街”四方高效协同。
可持续发展 | 浙江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探索(三)
可持续发展 | 浙江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探索(一)
?来源 | 省开发区研究会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