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态 | 产教共兴 融合共生 丽水经开区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最新动态
动态 | 产教共兴 融合共生 丽水经开区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2025-09-254


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近年来,丽水经开区持续深化教科人一体化改革,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支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赋能区域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政府: 构建产教新生态

日前,国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2025年钳工(车工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工作,吸引58名一线员工参加。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最终56名技能人才通过认定。

“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主动权’交给企业,能有效激发人才活力,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实现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丽水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丽水经开区将进一步深化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持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不断厚植人才储备沃土,以实际行动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力量。


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在产业升级日新月异、就业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丽水经开区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命,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扛起系统谋划责任,构建产教新生态,以实际行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丽水经开区陆续引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浙江大学—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丽水学院工程师学院,实现高校和地方优势资源有效对接,培育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服务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自主等级认定”是丽水经开区探索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立足人才体制机制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制定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白名单”,鼓励企业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解决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完全适应、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现实问题。

同时,丽水经开区积极响应“十万技能人才共富能力大提升行动”,挖掘一批、培养一批、盘活一批技能人才,通过比一比、赛一赛,营造技能争先比学赶超的优良氛围,激发人才创业动力,助力人才科技企业发展。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丽水经开区共举办近50场技能大赛、开展中广电器电工等企业自主等级认定72场次,新增8300名高技能人才。


此外,丽水经开区引进资深名校合作开办北京师范大学丽水实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就学的服务保障。 

学校: 专业跟着产业走

今年6月,丽水经开区迎来今年首批订单班学生——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的14名化工专业学生。


“通过订单班模式,我们得以紧密对接丽水经开区生态合成革、精密制造等优势产业的前沿需求,让企业的实际岗位标准和技术规范直接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真正做到‘教室即车间、毕业即上岗’。”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吕璟说。


教随产出,产助教强,是现代职业教育深层生成逻辑,也是产教内在良性互动的动力之源。

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丽水经开区作为全市生态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主平台尤为如此。


近年来,丽水经开区加强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产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动“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实际,为产教融合提供核心支撑。


2020年,丽水经开区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实施教育提质行动,成立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绿谷校区。双方本着“德国模式、区校共建、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原则,致力于把丽职院绿谷校区打造成产教融合新标杆、国际合作新窗口。

“我们的办学随着经济方式的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让人才资源、科技成果与企业精准对接,实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丽职院绿谷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更好助推区域产业发展,丽职院绿谷校区积极对接中国滚动总部,成立全国首家“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并与以浙江省首席技师史磊为首的滚动功能部件技术服务团队共同完成冷轧滚珠丝杠副产品规范等行业标准制定。


丽水学院成立丽水半导体学院,建立“2年校培+1年实训”模式,每年为丽水经开区半导体企业培训大量专业技能人才;丽水技师学院围绕丽水经开区“五大产业集群”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开设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四大专业群,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办学模式,与丽水经开区浙江维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今年4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与丽水经开区半导体产业深化校企合作育“芯”才的创新实践入选《浙江省职业教育蓝皮书(2024)》典型案例,这也是对丽水经开区以产教融合破解人才瓶颈、驱动产业升级的肯定。 


企业: 产业夯实硬支撑

步入丽水技师学院半导体工匠学院,学生们正在埋头学习晶圆片生产工艺。该学院是全国技工院校首家全产业链半导体工匠学院,根据产业所需,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为丽水乃至全国半导体产业培养高技能工匠人才。这其中,浙江丽水中欣晶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校企联动”中的企业方,也是该学院“服务主体”之一。


中欣晶圆是国内硅片生产领域的“全能型、链主型”企业,是国内居首的能独立完成从12英寸单晶、抛光到外延研发、生产的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大晶圆片生产商之一,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欣晶圆“在绿水青山之间打造一座世界级的未来工厂”的愿景,与丽水市委、市政府通过“双招双引”培育壮大特色半导体产业之势不谋而合,双方至此结缘。

“我们最缺的,就是一批经过培训、长期耕耘在半导体业界的工匠。”中欣晶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丽水经开区的校企联动、产教融合模式,已经把这一步走得非常靠前,成效明显。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丽水经开区全面落实国家产教融合部署要求,通过多元化、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企业与学校“无缝对接”,为园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面对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中“人才荒”的核心难题,浙江广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半导体订单班。如今,三届广芯微电子订单班累计培养技能人才94名,其中59人扎根丽水经开区半导体产业,顺利打通从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到就业转化、岗位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超达阀门集团丽水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随着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近年来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曾遭遇“用工难、转型难”等问题。

对此,超达阀门和丽水技师学院联合开办超达(丽水)阀门产业学院,把教室搬进工厂,课堂就设在车间。


超达阀门质量部部长谭秀国表示,“教室搬进工厂”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移,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针对产业学院两年的学习,校企合作设置了三个阶段:学校校区的基础性学习、企业学区的专门化实训以及顶岗实习。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企业学区的专门化实训,设置了零部件装配、加工、焊接和质量检测两个模块化课程,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动力,缩短从知识到应用的路径。


“我们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大,涉及设计、工艺、技术、材料等各个方面。产业学院的重点培养方向也是针对整个产业链特殊工序的缺口确立,为企业持续提供人才支撑。”谭秀国说。


与此同时,随着丽水经开区深入推进校企“共享人才”机制建设,90多位“共享人才”通过“双向双聘”,在校企之间“双向流动”,在半导体、精密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绽放精彩。其中,来自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3位专家入选2025年省派“科技副总”人选名单,分别派驻丽水市杰祥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容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老艺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助力企业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

量变滴水穿石,质变开花结果。如今,丽水经开区不断激发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补齐教育人才、产业创新短板,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持续动能。 


回首望,再出发。未来,丽水经开区将逐步完善育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造出更多产教融合的智慧经验,不断升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以“大职教”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图片

动态 | 绍兴滨海新区“工业大脑”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动态 | 平湖经开区揽金64.25亿元 赋能产业升级新动能

?来源 | 丽水日报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