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明亮,机声铿锵。在松阳经济开发区浙江博盛钢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台新近“上岗”的光亮退火炉正有序运行。这项投入数百万的技改项目,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成为企业向“新”而行的“关键一招”。
从过去依靠规模效应的“亩均英雄”,到如今凭借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在细分领域独树一帜的“隐形冠军”,博盛钢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技改、产学研融合实现内生裂变,走出了一条从“规模制胜”到“技术领跑”的焕新之路。
博盛钢业成立于2009年。起初,它与众多同行一样,注重产能优先,2014年,企业无缝钢管出口销售额就达到4800万美金。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这家老钢企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主动对标行业标杆,组织骨干员工前往广东、山西等地参观国内头部不锈钢管生产基地,学习行业领军者的先进经验。自那以后,转型的念头愈发强烈。“生产100吨普通产品与10吨高端精品,可能获得同等效益。那我们何不‘卷’质量、‘卷’技术附加值?”浙江博盛钢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乐谐的话,道出了企业调整航向的初衷。
他们将目光锁定在高温合金、高附加值特材等新领域,先后投入数千万元,逐步实施产线技术改造。然而转型之路挑战重重:外聘技术人员对产品不熟,改造设备时顾此失彼,导致产线运行不稳;一线操作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接受新知识较慢。厂家培训后,130人的车间千挑万选,只为新设备找到1名固定“搭档”。“设备正常没事,一旦故障,只能等厂家。”博盛钢业厂厂长李光国深切体会到转型之难:“工人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和运维能力不足,人机配合生疏,再好的设备运行效果也大打折扣。”为跟上智能化步伐,工人从零学起。“我们外出参观学习、对内业务培训,在英文按钮上贴中文标签,几乎把操作手册翻烂。”李光国说,正是这种钻劲,让他们逐渐驾驭了新设备,甚至因地制宜进行优化改进。
松阳现有不锈钢管产业企业60多家,上游有生产加工设备的企业,中游有生产各种样式、口径的不锈钢管企业。博盛钢业精准捕捉到,处于产业链前端的企业,如果不解决发展同质化问题,难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
为此,从2017年开始,企业产品应用领域从煤化工转型到现在的多晶硅、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可生产直径6至711毫米、管壁厚度1至50毫米的各类不锈钢管,为下游客户提供更丰富、优质且安全的产品。近五年来,更是相继推出奥氏体、镍基合金、超级奥氏体、(超级)双相钢等高端材质产品,加快由中低端散销走量向中高端精品转变。
高强耐蚀不锈钢管技术的突破是关键一役。该技术曾长期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是国内行业的“卡脖子”难题。企业研发团队从零起步,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高强耐蚀海洋工程用不锈钢管,其抗拉强度最高可达2200兆帕,同时具备良好塑性和较高韧性,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企业的同类产品,而售价仅为后者的一半。
凭借高性价比,海内外订单纷至沓来。今年1月至9月,企业产值逆势上扬,达2.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2%。“牢牢咬住高端化,攻坚关键技术、提升核心能力、打造标志产品,才能在国内外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徐乐谐说。
转型升级,既需战略眼光,更需扎实行动。近年来,企业将创新置于发展重中之重,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且占比连年攀升。为确保技术源头活水,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轧制技术领域专家王国栋团队深度合作,共建“精励研究院”。该团队拥有近20名研发人员,其中多人全职入职企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模式。
厚积薄发,终见成效。双方联合攻关的“高强耐候不锈钢”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并荣膺2025年度“浙江制造精品”。“我们突破了国外采用的高压冶金技术瓶颈,在常压下即可生产氮含量为0.6%至1.2%的WHSS系列钢种,产品性能与增压冶金同类材料相同,安全性与可控性显著提升,成本却大幅降低。”质量管理部部长李志刚介绍。该产品迅速成为市场“抢手货”,在全国细分领域占有率超10%,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
一方水土支撑一方产业,一方产业带动一方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战略总是紧密结合。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新型工业化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处于“新型三化”的核心地位。“县委全会描绘的发展蓝图,正是企业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浙江博盛钢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潮声表示,企业将积极主动融入县域发展格局。“依托松阳开发区赤寿生态工业区块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今年我们计划新增150亩用地,建设集高端智能装备及精密加工于一体的先进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王潮声的眼神自信且坚定。
近年来,松阳县镇街部门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堵点”“痛点”,主动靠前服务,营造“尊商、重商、爱商”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新活力。“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精心服务产业链重大项目招引及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升级、产业集群发展和人才安居等相关工作,这种效率和氛围让我们心甘情愿‘一投再投’。”王潮声说。眼下,企业在全力筹建新厂区的同时,还积极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立志在转型升级的新征程上,继续专注细分领域,为松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
共富 | 突破!淳安开发区再新增2家产值超十亿元的水饮料企业
共富 | 景宁开发区丽景园:项目提速推进 产业链协同发展
?来源 | 松阳发布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