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态 | 1-9月产值突破10亿元!德清开发区(新市镇)蚕桑丝织业的传承与创新
最新动态
动态 | 1-9月产值突破10亿元!德清开发区(新市镇)蚕桑丝织业的传承与创新
2025-11-202


据1987年德清《文史》第一辑记载,新市镇蚕桑历史可追溯至36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距新市镇西南处梅林遗址内就有桑地分布。从古至今,新市镇水源丰富、土质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栽桑养蚕的自然条件,交通便捷的商贸环境、群众的广泛饲养,使得新市成为江南地区最早的蚕丝生产与贸易中心。


明清时期,新市镇蚕桑丝织业达到鼎盛,形成了“德清桑叶宜蚕,县民以此为恒产,傍水之地,无一旷土”的繁荣景象。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新市生产的花绫、素绫、串五绫等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晚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市开设丝行、丝庄、丝号达42家之多,生产的“湖丝”质佳,新市绵绸成为浙江名优特产。




上世纪90年代,新市镇的蚕桑业达到历史最高峰,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养蚕,产量和收入创下历史纪录。

△拉丝棉

据悉,蚕桑业享有五个全国第一:解放前土丝行数量居全国第一,解放后蚕桑产量居全国第一,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蚕种场,树立了全国第一个育蚕标兵单位——水北村“姑嫂共育室”,全国第一部蚕桑题材的电影《蚕花姑娘》拍摄地。

△虹桥茧站

新市不仅有蚕桑丝绸,更有羊毛和苎麻。民国初年,新市镇羊行街上已经有十多家羊行,德清、吴兴、崇德三县靠近新市农村的农民,所饲养的湖羊大多运到这里来交易,羊行街是浙北最大的湖羊交易集市。苎麻因种植于苎溪漾一带而得名,温湿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苎麻生长。从苎麻种植、剥麻、绩纱到织布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白彪村湖羊数字化养殖

21世纪以来,德清经济开发区(新市镇)纺织行业通过创新合作与转型升级,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格局。一是与国际知名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如盛天服饰为ZARA、GIVENCHY等品牌提供代工服务。企业负责人中不乏海归精英,带领企业从代工转向技术创新,成为电商平台头部工厂。二是行业从外贸外向型向多元化拓展。盛天服饰通过1688平台实现内销突破,昊昊服饰则亮相国际展会,围巾、手套等产品远销海外。这一系列变革不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更推动了德清经济开发区(新市镇)从“纺织重镇”向“智造高地”的跨越,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持续活力。三是推动蚕丝与羊毛行业融合发展。结合当地湖羊数字化养殖,进一步重振羊毛行业,创新推出“羊毛+蚕丝”混纺产品,满足新一轮市场消费需求。

△盛天服饰

△昊昊服饰

截至目前,德清经济开发区(新市镇)纺织行业企业累计114家,其中经营围巾业务60家,占比52.6%,相关从业人员6000余人。今年1-9月,企业产值超10亿元

△凯尔服饰

△德丽纺织


图片

动态 | 丽水经开区以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发展动能澎湃

动态 | 高效响应全程解忧 嵊州开发区陌桑高科三期项目有序推进

?来源 | 德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