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
从1949年到2024年
工业产值从273万元到1391.48亿元
75年筚路蓝缕
海盐工业发展披荆斩棘
01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海盐近代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毁于日寇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以碾米、榨油、酿造、印刷等小型手工业为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县仅有7家小型工业企业,职工138人,手工业者1273人,总产值仅273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9.23%。
在随后的建设时期,海盐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到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至17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7568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海盐工业经济开始突飞猛进。其中,涌现出了步鑫生这样的改革先锋。以海盐衬衫总厂为例,1983年时,该厂已拥有职工超过600人,衬衫年产量超100万件,成为海盐首家产值超千万元企业,也是当时浙江最大的专业衬衫厂。
海盐衬衫总厂
进入新时代,海盐确定“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91.48亿元。
日前,浙江省公布的45个新划定工业大县(市、区)名单中,海盐榜上有名。
从产值273万元到1391.48亿元,从简单的手工业到生产高精尖工业产品,海盐的工业经济走过了风风雨雨的75年,也实现并正在不断蝶变!
从碾米、榨油到生产工业的“牙齿”。
今年,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临港总装下线,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打破了国外70多年的技术封锁,实现主机国产化率100%。
这样的壮举背后就少不了海盐企业的力量。由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轮盘叶根的拉削和铣削刀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精密复杂刀具,无论精度、使用寿命还是稳定性,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尔荣表示。
其实,这不是恒锋工具第一次参与“国之重器”的研发制造。创立于1990年的恒锋工具始终致力于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好牙齿”,补短板、填空白,承担了首架C919大飞机机翼组装、航空发动机制造等重大工程关键刀具的研制,不断突破精密制造关键“卡脖子”技术,成为国内工具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和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
恒锋工具只是海盐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盐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围绕六大产业链,分别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构建“县—市—省—国家”四级梯度培育体系,逐级逐类实施培育。截至目前,海盐累计培育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2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24家、省级“隐形冠军”13家(累计数量全省第四,连续八年全市第一)。同时,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5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12家,优质中小企业后劲十足。
其中,像中达集团、友邦集成家居、欣兴工具、恒锋工具、金元亚麻等一批全国同行业知名企业和品牌纷纷崛起,成为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
良信电器(海盐)有限公司
浙江珵美科技有限公司
02
依托工业,
“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一提起“开发区”,大家立即想到海盐经济开发区和百步经济开发区。目前,两个开发区已成为海盐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1992年7月,海盐设立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更名为浙江省海盐经济开发区。
2001年12月,面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海盐决定将海盐经济开发区扩区。并于2002年5月,成立浙江省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湾大桥新区(位于县城北侧的海盐经济开发区块简称城北开发区,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堍的海盐经济开发区块简称杭州湾大桥新区)。
2002年5月26日浙江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湾大桥新区启动建设
2006年,根据县委、县政府“退出老区,开发新区”的部署,海盐开发区建设重点转移到杭州湾大桥新区。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的建成投用,正式步入发展黄金期。
开发区夜景
位于海盐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的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79年的海塘五金厂。该企业负责人沈家华告诉记者,成立之初,由于规模小、设备陈旧,生产一个螺母需要5个工位。如今,乘着发展的东风,宇星紧固件的产品已涉及风电、汽车、工程机械等高附加值领域,其占比达到60%。
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不仅本土“老企业”发展壮大,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企业”入驻。
近日,来到位于海盐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的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智造海盐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内看到,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生产上海市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工程用的一种承插式管片。
据了解,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制造海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要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得益于优质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企业在浙江区域重点涉及杭州地铁四号线、嘉兴快速路等项目,2023年产值达到10.45亿元。
“海盐地处长三角地区中心地带,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它的中心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智造海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葛峰表示,未来,企业将继续扎根浙江、深耕长三角。
同样,得益于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原本位于上海的良信电器(海盐)有限公司也将生产基地搬到了海盐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形成了覆盖模具、冲压、注塑、电镀、焊接、电子、装配、仓储物流等智能低压电器全产业链。随着产线投入运行,产能大幅度增长,2024年产值预计在去年15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
良信电器(海盐)有限公司
从有数据记载的1998年起,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核心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从10.2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17.8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以全县不到10%的土地,贡献了县内近4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展主平台、主战场。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海盐一方面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加快海盐经济开发区、百步经济开发区等的整体规划与整合提升,全力打造省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力争海盐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达600亿元,百步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达120亿元;另一方面,聚焦“3+3”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产业链“链长+链主”机制,统筹做好服务、指导、协调工作,力争六大产业集群规上产值突破1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