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态 | 在宁波石化经开区科研第一线,聆听动人的发展“新”曲
最新动态
动态 | 在宁波石化经开区科研第一线,聆听动人的发展“新”曲
2024-10-178

十年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全国性热词——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当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这八个字都被反复提及。


彼时的赵永亮,正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学业。他的脑海中,已经萌生了探索“中空粒子”这个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化工新材料的想法,但“留洋工作或是归国创业”的选择题,他还没有找到答案。


彼时的吴喜欢,则刚刚走出沈阳工业大学的校园。她满心欢喜地在校招活动中递上简历,受聘成为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中控操作员。初出茅庐,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把基础的工作做扎实”,但对“创新研发”这件事,还没有清晰的认知。


很快,“双创”的浪潮涌入了石化行业,推动着他们不断向前。



2016年,赵永亮决心回国。他借用复旦大学导师两间实验室,踏上了“中空粒子”研发的漫漫长路,从小烧瓶到中试,不断完善配方与工艺,为产业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过了两年,经过宁波石化经开区招商部门的牵线,一位园区企业家看中了这支团队,愿意提供厂房,为这项前沿技术提供了量产的机会。


于是,“特粒科技”应运而生,它于2018年6月创立,注册地正是宁波石化经开区。“很幸运,我们的第一次试生产就成功了。与宁波石化经开区的缘分,也从此刻开始。”赵永亮说。


就在赵永亮迈出创业关键一步的时候,吴喜欢也得到了参与重点项目技术攻关的机会。


为了在正丙醇节能降碳新工艺上实现突破,巨化化工成立了一个项目组。能力过硬、工作勤恳的吴喜欢被选中,参与了这一项目前期设计和试生产的全流程。


在吴喜欢看来,全新的岗位,要求她学习更多新知识、掌握更多新技能,也让她真正明白,“虽然石化行业已经走过漫长的岁月,但自主创新的空间依旧广阔。”


时代使命的召唤下,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驱动下,海外归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外省专业院校出身的一线技术员,都在宁波石化经开区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凭借打破垄断的“中空粒子”制备技术,赵永亮带领着“特粒科技”熬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阶段。下游企业投来关注的目光,国内外订单纷纷而至,这对企业的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遭遇“场地难”问题时,宁波石化经开区管委会及时施以援手,为企业增资扩产提供助力。



这让赵永亮倍感欣喜与振奋:“化工新材料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产业链资源和土地要素保障。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抓住了好机会。”


投身科研项目的吴喜欢,也在过程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实验室里的微小技术突破,最终都能转化为实打实的节能降碳成效。”吴喜欢表示,“在宁波石化经开区工作十年,我明显感觉到空气质量不断提升,这是园区千千万万一线从业者共同努力实现的。”


回望75年,石油化工一直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踏上新时代的新征程,从业者又肩负起了推动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


二十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提出“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殷切嘱托。以此为引领,宁波石化经开区接力奋进,不断推进“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一流石化园区建设,努力书写新的发展篇章。


解决了“卡脖子”问题的赵永亮,已取得斐然成绩。特粒科技公司今年的预计产值是去年的三倍,明年有望再增长到今年的三倍。位于宁波石化经开区的新建场地,预计春节后就能投入使用。“我们充满信心,也愿意坚持下去!”身着实验服的赵永亮,胸有成竹。

吴喜欢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就在近日,她参与的“正丙醇节能降碳新工艺的集成技术与工程化”项目,获得2023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虽然只是团队的普通一员,但参与其中、与有荣焉。我想继续留在这里,和企业共成长、和园区发展同进步。”工装在身的吴喜欢,笑容灿烂。


-END-



推荐阅读
动态 | 嘉兴港区举行2024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招商会
动态 | 南太湖未来城:招商风正劲 引凤筑巢忙
动态 | 前洋开发区:打造新质生产力集聚高地

?来源 |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


分享、点赞、在看!为浙江开发区三连击!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