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落地,杭州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规划》明确杭州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这将引领杭州进一步以杭州高新区(滨江)、钱塘新区等为核心,以临空经济示范区、萧山经开区、临平经开区等开发区(园区)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高端制造业空间集聚,培育新质生产力。
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临平经开区”)被赋予新的使命。与之对应,它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围绕“城东新中心、未来智造城”目标,打造融杭接沪新枢纽、未来智造新平台、品质城区新样板。
不止于“智造”的“未来智造城”,究竟如何建?它的未来空间可以让人如何期待?
0
1
“圆心地”
有吸引力更有辐射力
《规划》透露一个鲜明信号:杭州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跃升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这是杭州区域功能定位提升的体现。
这一定位的变化,意味着杭州将增强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协同共建上海大都市圈,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强与周边都市圈的联动发展,推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放眼望向东部地区,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都属于东部地区,范围比长江三角洲要大得多。杭州要如何在这之中形成辐射力?
这也正是临平经开区思考的方向。临平经开区所处于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及G60科创大走廊的交界处,是杭州融杭“桥头堡”;同时,它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圆心地”,势必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内核越稳定,吸引力越强。四通八达的交通,就是临平经开区稳定内核的抓手之一。以快速路网为例,临平经开区是浙江首个快速路环线贯通的开发区——望梅高架路、东湖高架路以及秋石高架路在临平搭建了一个快速路环线,“一绕三射”高速路网与“四纵三横”快速路网在此交汇,形成了临平区内15分钟交通圈。
“三路一环”高架路网
面向长三角,临平经开区以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线网直通长三角城市群。近来,杭州临平北枢纽核心板块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出炉。照此方案,临平北枢纽核心区将围绕高铁枢纽集聚企业总部、科创孵化园区、科技创新转化基地等产业社区,同时,还将配有绿色、高效、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可以想象,未来,拥有南北“双高铁”的经开区,可实现高铁40分钟达虹桥国际机场、50分钟达浦东国际机场、1小时达江浙沪各大重点城市;也可成为产城融合、集聚活力的杭州东北地区新地标。
临平北站枢纽城市设计效果图
另外,在修炼城市承载力的内功上,2023年以来,临平经开区完成了红丰路、顺达路等多条道路的建设,星火苑、红丰、红旗等安置房竣备交付,风荷路中学、雨荷路幼儿园两所学校正式投用。下一步,还将不断创造多样化公共空间,在运溪湖东侧建设活动中心和图书馆,并配套医院、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打造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城市环境……
便捷的交通与舒适的城市环境,不断拓宽着临平经开区自身的辐射力与吸引力。眼下,临平正锚定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这一目标,加快建设“全域数智之城”。刚过而立之年的经开区如何将“圆心地”的优势与作用发挥到最大,为临平乃至杭州的发展提供更强劲动能?
临平经开区规划建设局主要负责人给出回答:“面对新的空间规划要求,临平经开区想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内核力,还需要在产城之间,形成更紧密的交融和联动。”
0
2
提质增效
盘活老旧资源再引新
产与城,如何紧密联动?首先是硬核产业、功能配套的多重比拼。于此,临平经开区在产业空间的未来谋划上,将围绕“盘活老旧资源”与“升级科创引新”双向发力。
盘活老旧资源方面,临平经开区通过收回部分土地重新规划,引进优势企业,提升产值。近几年,临平经开区通过关停最早引进的一批印染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坚持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路子,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改造了大部分低效用地。
位于临平经开区西南角的诺贝尔瓷砖厂一路见证了临平经开区从工业1.0到工业3.0的质变。2018年起,诺贝尔集团保留95.5亩用地作为总部,临平经开区将其余的478.1亩用地进行分割转让再开发,划分为6宗工业用地,吸引了26.33亿元总投资,预计新增产值45亿元。
这些投资中,不乏杭汽轮、倍仕得、杰西嘉、琪瑶纺织、奥坦斯、双子等企业。为何“腾笼换鸟”的地块能吸引到这些知名企业?
答案是,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益。诺贝尔板块作为专精特新启动区,正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聚力打造集智能制造、生产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智能数字化工厂、绿色工厂。
当前,以诺贝尔区块成片再开发为基础,临平经开区正在通过城市设计整体提升陈家木桥、万事利科技园等区块。以创新的“诺贝尔低碳谷”概念,将片区打造为产创融合型未来工厂、山水田园型产业社区。
红丰创新产业社区
升级科创引新方面,临平经开区正依托新赛道布局产业集群生态。来到临平经开区最早起步的区块之一“红丰创新带”,其所在的2.63平方公里区域,已从一块传统工业旧厂区,逐渐转型为一片集聚现代产业、科研院所的新型产业社区。
当前,临平经开区重点谋划打造半导体产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三个产业园建设,以集聚带动创新,打造产业创业创新平台。
在提质增效的“组合拳”下,今年,临平经开区重点推进金成国际科技城二期、恒生产业园及华鼎产业园等空间提升改造,启真医学创新产业基地、锦成共创先进智造园等载体先后落地。上半年,临平经开区共完成提升改造面积33万平方米,招引专业运营机构2家,盘活存量厂房11.5万平方米。
0
3
练“内功”
产城融合有产亦有城
产城融合,亦要打破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壁垒。
历过三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临平经开区已从产业集聚区走向了产城融合的转型。而每一次进阶,都带来了新一轮城市能级的提升。
“在第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期间,临平经开区的特点是南城北产,当时的产与城是分离的,辖区里的市民大部分是早上由南向北,晚上由北向南,整体的行动轨迹就好像‘钟摆’。”经开区规划建设局主要负责人说:“第二轮国土空间的规划,开始注重内部产与城的结合,但更多是以经开区为中心进行规划,与杭州其他城区、周边城市的联系并不紧密。”
如今步入第三轮国土空间规划,为实现在区域内实现产城融合,区域外实现融杭接沪、紧密互通,临平经开区正谋划着产城融合的进一步升级——围绕“一心三片、一带双轴”规划空间结构。其中,“一心”是东湖新城中心,“三片”是智造产业示范片、生物医药产业片和居住配套片,“一带”为运河生态文化带,“双轴”则是城市中轴、区域联动发展轴。
未来智造城有产亦有城。曾经,临平经开区高品质居住区一度缺位,如今,运溪湖板块的出现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区别于普通住宅区,拥有沿运溪湖自然水体及河景、园景的运溪湖板块,定位是集现代与传统、自然与城市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住区,将设置多种改善型高端低密住宅区。
龙安湖公园
作为临平经开区的城市“绿肺”,龙安湖公园一期已建成,围绕“半园山水、半园城”的设计理念,项目精心打造了“林荫草地”“节庆港湾”“休闲花园”三大主题活动区。开放后,龙安湖公园备受市民欢迎,成为周边市民游玩赏景、闲逛“打卡”的新地标。龙安湖公园二期项目建成后还将拓展公园的配套功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需求。
传统文化的延续,对于城市而言则是“内功”不断加深的体现。玉架山考古博物馆项目作为浙江省第一座考古博物馆,目前,建筑外立面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其主体工程将于年底完工,计划于明年4月18日对外开放,简洁的几何线条看起来简单又高级,将成为临平又一个新地标。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
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城市建设,在产与城之间形成动态平衡,让各类人才来“临”放心,住得安心,临平经开区仍在不断为“未来智造城”的发展注入活力,描绘城东新中心蓝图。
?来源 |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 沈含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