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态 | 海盐开发区:一条公共管廊连通“产”与“城”
最新动态
动态 | 海盐开发区:一条公共管廊连通“产”与“城”
2024-12-2433

收录于话题

#开发区#海盐

在现代化的园区发展进程中,一项创新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渐崭露头角——公共管廊,它不仅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撑,更是连通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

近日,海盐首条数字化物料输送公共管廊——环港路公共管廊项目建成投用,这条全长990米的公共管廊如同一条钢铁巨龙般蜿蜒伸展,越过厂房、河流、马路等,绵延于海盐经济开发区新材料及化工园区大地之上。那么,公共管廊的投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意?




一条公共管廊

赋能园区安全管理



海盐经济开发区新材料及化工园区是海盐县域内唯一的化工集中区域,也是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产业链的重要协作区,更是环杭州湾特色新型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区。


目前,该园区已然成为海盐产业集群的主阵地之一,辖区内有规上企业54家,并有30多家化工医药类企业入驻。早在两年前,园区工业产值就已突破105亿元。


安全、环保是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随着越来越多优质项目和企业的入驻,园区的重型卡车运输成为越来越凸显的老大难问题,这些车辆不仅运输成本高,还存在安全隐患。


“从园区发展的安全管理角度来看,公共管廊的建设和投用,可以大幅减少重型卡车的数量,从而减轻园区及周边交通安全压力,提升园区的安全管理水平。比如,原先液体原料的公路槽罐车运输,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运输过程中的颠簸与路况变化易导致原料泄漏风险增加。”海盐杭州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在环保与安全方面,公共管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比于传统的公路运输方式,管廊运输没有了重型卡车的尾气排放与噪音污染,可为园区营造更加清洁、安静的生产与生活环境。此外,公共管廊配备先进的自动化监控系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自动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预防物料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园区企业与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率先建成投用的环港路公共管廊,是海盐杭州湾投资集团建设的公共管廊一期项目,主要用于液态、气态介质输送。


除了环港路公共管廊外,海盐杭州湾投资集团还在规划其他几条公共管廊的建设,比如全长1400多米的公共管廊二期项目预计本月底完成竣工验收。随着一条条管廊的建成,将形成更加完善的物料输送网络,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物料输送服务。




一条公共管廊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公共管廊作为化工园区内特有的公用基础配套设施,被亲切地称为园区内物料输送“大动脉”,它好似一条纽带,将园区内的企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产品的输送。


“原先,我们整个化工园区廊道资源比较稀缺,如果企业自己建设的话,一是投入比较大,二是后期肯定无法满足所有企业的需求,考虑到这些现实的原因,我们谋划建设公共管廊,希望能让有需求的企业通过公共管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海盐杭州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园区整体发展来看,公共管廊的建设与投用能让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有利于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与拓展。


“比如,一家生产初级化工产品的企业能够与周边专注于精细化工研发生产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公共管廊稳定供应原材料,后者则利用先进技术将其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进而带动整个园区从基础化工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迈进,丰富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适应性,促进产业多元化协同发展。”海盐杭州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企业之间还可以通过公共管廊实现园区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循环利用,降低园区整体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助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海霞路公共管廊验收在即,目前园区内的浙江物产山鹰热电有限公司已初步达成使用意向,主要是将自己企业产生的余热蒸汽输送给其他企业,成为其生产过程中的动力能源,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此外,公共管廊的集中布局与统一管理,不仅让企业不用再各自铺设冗长复杂的管道线路,节省大量的建设成本,也为园区腾出了更多宝贵的土地资源,这些土地可用于引入更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项目,促进园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一条公共管廊

激活产城融合动能



产城融合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导向,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产城融合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海盐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加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廊,不仅仅是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的生动剪影,更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条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数字化物料输送公共管廊背后,提升的是海盐经济开发区新材料及化工园区的承载能力,为更多优质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浙江恒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年产20万吨高端界面剂项目在园区奠基开工,该公司总经理朱建成直言“一投再投”是看好这里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配套。

“我们企业主要生产表面活性剂和纺织专用助剂两大类产品,现在管廊帮助我们输送从乍浦园区过来的主要原料——环氧乙烷,以及作为辅料的氮气产品,非常方便。等我们二期项目投产后,未来还可借助公共管廊实现部分原辅料互供,保障生产经营稳定运行。”作为首批接入公共管廊的受益企业,朱建成对公共管廊的建设赞不绝口。


朱建成还算了一笔经济账,通过管廊运输,能帮他们企业节省一大笔运输费用,按照现在企业每年6万吨运输量、每吨50元计算,一年可省下300万元净利润。


“做优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获益有‘实感’。”海盐杭州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他们聚焦产城融合发展新机遇,从设施设备、厂房建设等产业配套建设以及产业投资、大宗贸易、商超酒店等多方面发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企力量。




产城融合的基础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未来,随着二期、三期管廊项目的投用,海盐经济开发区新材料及化工园区的公共管廊网络将进一步完善,这里必将成为更多企业共享资源、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一个高质量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推荐阅读
动态 | 海盐开发区:“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收官季
动态 | 新增1.9万人,海盐、百步开发区的人才“留量密码”
动态 | 海盐开发区:践行“双碳”战略 打造节能降碳“一张网”

?来源 | 读嘉新闻客户端

?编辑 | 詹志平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


分享、点赞、在看!为浙江开发区三连击!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