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通报了2023年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国前10,在全国22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9,较上年度继续前进3位,是近10年来最好成绩,提前一年实现三年进全国经开区前10的目标。单项排名中,进出口总额全国第3,全省第1;实际使用外资水平全国第3,全省第2。
一 高水平对外开放
宁波经开区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始终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宁波经开区区域内穿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00万标箱、梅山港区突破1000万标箱,宁波港域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级”集装箱单体泊位群的港口。2023年,该开发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30亿元、占全国比重0.94%。以梅山亚集物流为落地应用场景,全国首创“先查验后装运”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模式被海关总署推广至全国12个直属海关试点。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集成创新案例入选全国第七批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实现宁波片区零突破。
二 高质量项目引领
推动各类科创要素资源集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畅通创新资源与本土产业链接通道,加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布局。2023年,累计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171个,高新技术企业656家、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同比上涨104%。目前已建成亚洲最大丙烷200万方地下洞库,并制定出台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今年总投资30亿元的中哲集团高端新材料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将填补浙江省在绿色高性能轮胎材料方面的空白,并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三 高能级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开发区整合提升各项工作部署,宁波经开区高效统筹区域内大榭开发区、宁波保税区等区块高质量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六促六优”工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省唯一首批设立的国家级经开区,区内聚集了3个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1个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港口+自贸区+保税区”的功能政策叠加效应显著提升,形成高能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态势。宁波保税区在海关总署组织的2023年度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中位列全国第8,大榭开发区全国排名、北仑港和梅山综合保税区全国排名均实现大幅前进,取得优异成绩。
四 高维度优化环境
宁波经开区持续打造最优区域环境,将人文、生态及社会治理融为一体,全方位为企业、市民营造宜居宜业的区域环境。该开发区早在2003年全国首创了工业社区管理模式,破解了大体量企业与小规模政府之间服务不匹配问题,当好企业的“管家”和员工的“保姆”。优越的营商环境使得该开发区集聚了吉利汽车、申洲国际、海天塑机等“链主”企业,也有一大批围绕产业链前后左右的“小而精”企业,如小巨人臻至模具等。该开发区的“无感监测”营商指数持续保持全省、全市领先水平。同时,该开发区入选了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国际认可。
下一步,宁波经开区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港城枢纽型开放体系,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汇聚。
?来源 |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编辑 | 詹志平
?审核 | 韩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联系请后台留言